中国读书人每每喜谈“养气”,有时还劝人“心平气和,多养气啊!”养气这工夫可真难。我们试看宋末元初方回的一首诗,就知道养气之难了。
万事心空口亦箝 如何感事气犹炎
落花满砚慵磨墨 乳燕归梁急卷帘
诗句妄希敲月贾 郡符深愧钓滩严
千愁万恨都消处 笑指邻楼一酒帘
他第一句诗说“万事心空口亦箝”本来把万事都看空,把世间一切都看透了,自己把嘴巴也封起来了,对人对事都不再去批评讨论了。“如何感事气犹炎”,可是碰到什么事情,气就来了。就像讲究养气的人打坐,原来在座上,心平气和挺好的,可是一碰到不对劲的事情,就发怒了。“落花满砚慵磨墨”,这第三句有浓郁的文学意味,本来想写写字、作作画的,可是一阵微风过处,落花片片,有几瓣飘飞入窗,刚好掉落在砚池中托身。见到这砚池中落花沾墨,又是一种情思,而打消了写字作画的念头,连墨也懒得去磨了。这就是受了外境的影响而移转了自己的心意,虽然人好像懒了,但还是心动气浮,几片落花就影响了自己。可见这和孟子说的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的七字“真言”就不相符合了。
“乳燕归梁急卷帘”,这第四句的写景也颇美:一双筑巢在梁上的燕子生了乳燕,初出窠巢试飞,倦了归来时,帘子挡住了它们的归路,自己又急忙去把帘子拉起来。虽然是一个善意的举动,但到底还是动心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