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中外,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,都是因为自己没有乘势,或没有待时,或无势可乘,或时机早已过去,或是时机迟迟不来这些也可归之于命运,所谓生不逢时,虽有才能也毫无用处。就好像算命的说命好运不好,命是帝王之命,可是始终轮不到你上座,一生倒霉运,又奈何?!
乘势与待时,确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。不但个人事须乘势待时,家庭事、社会事、国家事、天下事莫不如此。即使有了智慧,有了基础,还是要乘势,还是要待时。
又如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两位爱国诗人,一个是陆放翁(游),一个是辛稼轩(弃疾)。他们在少壮时代皆是意气凌霄、豪情万丈的人物,当时生逢乱世,国运艰难,也真有时势造英雄、英雄造时势的气概。
但到了他们的晚年,一切的豪情壮志,都归到孟子所说“虽有智慧,不如乘势;虽有镃基,不如待时”的哲理名言之领域了。的怪陆放翁有一首诗《书愤》说:
早岁那知也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
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
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
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
辛稼轩则有一首题为“有客概然谈功名,因追念少年时事,戏作”的词:
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
燕兵夜娖银胡箓 汉箭朝飞金仆姑
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鬓须
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