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
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K2、2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
联 系 人:徐老师
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13613841515
传 真:0371—63218832
Q Q: 800060586
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唐明皇与孔子 之三 |
唐明皇与孔子 之三
|
[作者:admin] [日期:12-01-11] [热度:]
|
“今看两楹奠,当与梦时同”,这是唐明皇对孔子的祝文。他说,我现在亲自来看你这前后两进的故宅,并且向你叩首祭奠。“当与梦时同”,是指孔子 在快要死的时候,经常梦到周公,而孔子在死前最后一次,是梦见自己在周公祭殿的两楹之间,因此孔子也知道自己快要死了。唐明皇的“当与梦时同”是说,我今天来祭奠离人世久远的你,这种心情和你当年梦到在两楹之间祭拜周公时是同样的沉重。
唐明皇以帝王之尊对孔子作如此之咏叹,也可知道唐明皇的风流蕴藉,还是有他的一套。所以我认为他这首诗不但是唐诗的正宗,而且比一般对孔子的诰文、祭文都要好。虽然没有孟子的“自有生民以来,未有孔子也”这句话那么简捷有力,但比其他的诗文实在好得太多。在文学艺术的观点上,他一首五言律诗,四十个字,表达了那么多的感触,那么多的历史事迹,这就是作诗。一般不懂的人就指作诗为无病呻吟,其实并不是无病,实在是有病!而且还呻吟得有深度。
我们现在说这是古诗,在当时却是白话。今后的白话诗发展如何,“姑舍是”,且不去讨论它。但从这首诗上看,作诗一定要有深度,这是唐明皇一开口就是“夫子何为者,栖栖一代中”,这十个字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一个落魄的书生或知识分子的身上。今天不得志的任何一个读书人,都可以吟唱一下这两句诗,那也是很有味道的。用现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,这就是所谓“共鸣”。一首诗经过千年以后,其文学价值与境界没有被漫长的时间冲淡,仍能新鲜而强烈地引起共鸣,即可誉之为不朽,当然也可以绝对肯定它是一首好诗了。
还有刚才说过,诗就是韵文的一种。古代的散文,也多少包含韵律的。古文中为什么那么多“之、乎、者、也、然、焉、哉”等语助词?就是在朗诵起来,可以抑、扬、顿、挫,帮助长哦慢咏,并且加重语气,也加深了印象,易于记忆。我认为古代的读书方法比现代好,不但有上述的好处,而且高声吟哦朗诵起来,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,可以与书中人打成一片。如读《论语》,有时好像自己就是孔夫子了,在无形之中又是一项德育的潜移默化。而在生理方面,又等于做了深呼吸,练了气功。不像现代人读书那样,低着头默不作声地死啃,把知识向脑子里硬塞硬填,强迫脑子死记,这是多么痛苦!今天年轻人近视那么多,和读书方法大有关系。我们幼年时读书,是把知识像唱歌一样唱进脑子里去的,当然那个时代是拉不回来了。今昔相比,文学的组织方法已大不相同了,现在的语体文和说话一样,如“张三走路快一点”可以用嘴说,也可以写成文字,可是如果像朗诵古文的方法一样朗诵起来,那不是“快一点”而是“十三点”——神经质了。
有一则笑话,一个人口吃,一句话说了半天还说不出来。可是他唱起歌来,一点也不口吃。有一次他家里失了火,他打电话报警,本来就口吃,现在又加上心急,更对着电话听筒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了。总算他急中生智,想起自己唱起歌来就不会口吃,于是把报火警的话用唱歌的方式唱出来。可是等他把“报警歌”唱完,家里的房子差不多快烧光了,而消防队里接电话的人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! |
上一页:唐明皇与孔子 之二 下一页:孔子外传 之一 |
相关文章 |
室内设计中厨房设计的原则10.20
可持续性发展的室内设计08.07
黑与白的室内设计风格表现05.10
郑州室内设计培训课程学费多少钱04.29
郑州室内设计培训在东风路上的学校04.17
郑州哪些学校教室内设计比较好04.11
|
|
|